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波士顿的聚会上说了句话。他说我们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和技术实力。
这位曾经的对华强硬派结束三年驻华使命后带回了完全不同的信息。
中国远比美国想象的强大。
这种强大覆盖科技军事经济各个领域。
他毫不客气地驳斥了美国国内流行的论调。就是那个关于解放军四十多年没打过仗的说法。
这种观点在他眼里完全是对现代战争本质的无知。
现代战争早就是技术体系的较量了。
中国在技术领域的积累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觑。不对,应该说是让所有对手都必须重新评估。
技术积累这件事,有时候看起来缓慢,但效果惊人。
伯恩斯这句话在波士顿那场精英聚会中显得特别突兀。那是个通常只会听到某种固定论调的场合。
伯恩斯坐了一趟中国高铁
从北京到上海那四个半小时的行程让他意识到一些事情
一千公里就这么过去了
美国的铁路确实没法比
但真正让他警觉的是另一组数字
中国大学新生里有34%选择工程或STEM领域
美国只有5.6%
这个差距可能意味着未来科技竞争的天平会倾斜
中国现在不只是会模仿
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些领域已经开始领跑
他们外长每年1月第一次出访都去非洲
这个习惯保持了三十五年
这种定力让人不得不注意
美国政策总是随着选举变来变去
福建舰最近做了电磁弹射试验
一次弹射三款舰载机
空警600 歼35 歼15T都上去了
美国的福特号虽然早有电磁弹射 但到现在还没搞定F35C的适配
伯恩斯亲眼见过九三阅兵那些新装备
高超音速武器 无人作战系统 都是第一次集中亮相
中国军工现在展现的是体系化能力
研发制造似乎没什么瓶颈
科技突破不止在军事领域
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DeepSeek做出了能和美国顶尖AI公司媲美的大模型
这些成就背后是长期投入和庞大市场在支撑
特朗普政府裁了3000名外交官
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被裁的人原本是政策制定者的眼睛
现在决策只能靠旧经验和刻板印象
中美人员交流也在急剧减少
旅游往来从2019年的500万降到2022年的19万
美国在华留学生从十年前的一万五降到现在的三百多
这种断链正在侵蚀外交人才储备
未来对华决策可能更多基于偏见而非事实
伯恩斯批评特朗普把国防部改名战争部
他说这是历史倒退
这会让中国有机会把美国描绘成国际秩序威胁
而他们自己就成了和平捍卫者
中国国防部长在香山论坛说过一句话
中国军队越强大 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越壮大
这种逻辑把军事实力和和平保障直接联系起来
伯恩斯的态度转变发生在他卸任大使之后
在任时他是对华强硬政策的执行者
离任后他开始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犯了根本性错误
也指出美国两党对中国创新能力存在普遍误判
这种转变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对华认知的动态调整
面对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领域的赶超
部分人开始意识到继续强硬遏制可能不是明智之举
中国在非洲修铁路建医院
做那些几十年后才能见效的基础合作
美国却把非洲当资源提款机
今年叫停了电力非洲等长期项目 还对51个非洲国家加征关税
这两种合作模式折射出战略思维的差异
科技竞争不止在高端领域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成了首部加入十亿美元票房俱乐部的非好莱坞电影
从高科技到文化产品 中国在展示软硬实力的全面提升
伯恩斯的警告在美国内部引发讨论
不仅因为内容尖锐 更因为来源可靠
作为前驻华大使 他的判断不是隔着太平洋的猜测
而是基于近距离观察后的结论
这种基于亲身体验的认知 比那些充满偏见的政治言论更有说服力
中国的发展节奏往往是十年磨一剑
美国的政治周期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
这种根本差异让美国很难理解中国的长期战略
总觉得中国的进步突如其来
伯恩斯的话试图打破这种认知壁垒
让美国更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
股市配资风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